我校牵头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

来源:教务处 张建勇 研究生院 方喆发布时间:2023-07-27
浏览次数:2234

7月24日,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。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,其中高等教育(本科)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,高等教育(研究生)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,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。另外,学校与其他高校、企业合作获二等奖2项。

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嘱托,着力建强“两个基地”,围绕“国之大者”、“省之大计”主动作为、主动担当,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的方向,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大力推进科产教协同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,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富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。

其中,郑裕国院士主持的《三维耦合三链融合,培养生物产业工程科技创新人才》以工学研创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,构建了学科、产业和社会三维有效耦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,以三维耦合促进教育链、创新链和产业链三链融合,通过学科交叉进方案、工程案例进教材、产业前沿进课程,重构交叉融通的课程体系;以三链融合促跨校、跨行、跨界融合贯通,建立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、交互渗透的工程教育环境、需求导向的双创教育,构筑知行耦合的实践教育体系;创建了多主体协同、多课堂融通、多平台支撑的新工科育人体系,打造了拔尖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、新范式。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生物产业变革,具有科学发现、技术创新和工程创造能力的工程科技创新人才。

姚建华教授主持的《以“两个基地”建设引领的“立地登峰”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》以总书记“两个基地”建设重要指示为引领,瞄准地方高校短板,结合自身学科优势,打造“两化”导师队伍,实施适合地方高校特点的机械类研究生“立地登峰”培养新模式,构建“双融合”工程科技能力提升和国际化联合培养新载体,在“立”区域经济发展之地、“登”国家重大需求之峰的工程创新实践中培养优秀人才,提升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。

吴宝教授主持的《国之问研知趣志致远——地方高校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志趣培养探索与实践》以浙江“重要窗口”和“共同富裕示范区”建设为背景,围绕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“立志、励志、砺志”难题,培育“引”“润”“砺”“范”四大培养解决机制,聚焦“问题意识、学术素养、家国情怀、实践能力、伦理情操”五大培养重点,构筑以“砺行致远”为核心的研究生学术素养体系,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。

吴向明教授主持的《分类育训、多元共培、研讨生成的中职名师数字化培养创新与实践》围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为目标,聚焦中职名师培养中存在的共性培养与教师个性发展需求脱节、名师高素质需求与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短板、名师个体成长与团队建设融合不足问题,创设了“分层分类、一师一导、多维途径”中职名师多样化培养通道,建立了“中心引领、多方参与、项目驱动”的中职名师协同化培养环境,构建了“双线协同、三互贯通、虚实结合”中职名师研讨化生成范式,持续提升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职名师能力与水平,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增值赋能。

据悉,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,是我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励。